“想干事”是一種工作態(tài)度“ 想干事 會干事 干成事 ”系列談之一

發(fā)布時間:2013-08-01 本文來源:宣傳科 作者: 系統(tǒng)

宣傳科  周文波

醫(yī)院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,緊緊圍繞醫(yī)療衛(wèi)生工作需要,帶頭講團結、講奉獻、顧大局、識大體,帶領全院干部職工出色地完成了公共衛(wèi)生突發(fā)事件的救援、幸福微笑等大型活動,受到了畢節(jié)市委、畢節(jié)市人民政府及各級領導的好評。院領導帶頭干事的激情,為我們樹立了榜樣?! ?span lang="EN-US">

想干事,是一個工作態(tài)度問題,是干好所有工作的前提。想干事,首先要愛崗敬業(yè),精力集中,眼睛不能散光,大腦不能分神。這一點對醫(yī)務工作者來說很重要。有些同志多年來一直在醫(yī)院臨床或行政科室的某一個崗位工作,年復一年,日復一日,有時難免養(yǎng)成懈怠情緒,工作缺乏激情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個人、家庭問題等所致,因此,造成了工作、生活方面的負擔和壓力比較大,并且在現實中有時會有一些思想認識問題困撓我們,如果不及時解決,就可能出現分神,進而影響工作。一是多干與少干的問題。究竟是多干好,還是少干好,是應付差事,還是傾心竭力,這個問題大家各有各的說道。多干累身,但業(yè)務能力提高快;少干輕松,但得不到鍛煉。筆者認為,多干和少干都是一天,而且少干往往比多干還難熬,因為忙碌起來充實,輕閑會因無聊而感到時日變長。我們經常會有這種感受:每當完成一項重要任務或工作得到領導肯定時,不僅不覺得累,反而感到很充實、很有價值。二是任勞與任怨的問題。多干工作不一定受表揚,干錯了還要挨批評;有的人工作干得少,失誤就少,挨批評自然也少。對這個問題要辯證地看,評價一個干部能力水平高低不是以挨批評多少為依據,領導對每名同志出了多少力、素質能力高底、適合什么崗位都有個客觀衡量,挨批評的干部不一定是差干部。其次,任勞能更好地增長才干和展示才華,任怨能贏得大家的理解和認可。風物長宜放眼量,一時看覺得辛苦一些、委屈一些,但從長遠看很值。我們不能計較一時一事的得失,要自覺在任勞任怨中鍛煉和提高自己。再者是提高與提升的問題。有人可能認為,個人職務的晉升與工作的好壞、能力的高低沒有直接關系,工作好的一般也不會提前晉升,而工作不好的往往也能通過競爭上崗或論資排輩得到升遷。其實這種認識是非常片面的,醫(yī)務工作者擔負的任務很重要,是干事業(yè)的地方,對能力素質要求很高,如果能力得不到提高,工作難以勝任,不僅自己為難,就連同事也看不上眼,領導更不會賞識。

才有,美國作家埃默生講過,一個人如果擁有了別人需要的特長,在任何地方任何地點都不會被埋沒。由此看來,想干事是一種工作態(tài)度,更是干好事的前提條件。